腰部的酸麻胀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不适让许多人坐立难安。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要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需先揭开其复杂病因的面纱。从腰椎的生理退变,到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腰椎退变
腰椎间盘如同人体的 “减震器”,由中间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组成。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退变悄然而至。一般从 20 岁左右开始,椎间盘内的水分逐渐减少,原本柔软富有弹性的髓核变得干燥、僵硬,纤维环的韧性和强度也随之下降。到了中年时期,这种退变更为明显,椎间盘的缓冲和支撑功能减弱。在日常活动中,腰椎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各种外力。长期的压力作用下,退变的椎间盘更容易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发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这就如同老旧的汽车减震器,在经年累月的颠簸中逐渐失去弹性,最终无法正常工作。
二、不良姿势:加速椎间盘损伤的 “隐形推手”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腰椎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时间久坐办公、弯腰驼背玩手机、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不良姿势,都会改变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使椎间盘受力不均。以久坐为例,当人坐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增加伤害力,若坐姿不正确,压力还会进一步集中在椎间盘的某一部分,加速其磨损。此外,重体力劳动者在搬运重物时,若采用弯腰直接提拉的姿势,腰部肌肉无法有效发力,巨大的压力会瞬间集中在腰椎间盘,极易造成纤维环破裂。建筑工人、搬运工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正是不良姿势和过度负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过度负重:腰椎难以承受之重
长期从事需要腰部负重的工作或运动,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如货车司机长时间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会持续冲击腰椎;运动员在进行举重、投掷等运动时,腰部需承受巨大的瞬间爆发力。这些都会使腰椎间盘反复受到挤压、扭转等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损伤,髓核突出风险增加。
四、外伤因素:急性损伤埋下的隐患
腰部的急性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剧烈运动中的扭伤等,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当腰部受到突然的外力冲击时,椎间盘内部压力骤增,纤维环可能瞬间破裂,髓核突出。即使外伤后当时未出现明显症状,受损的椎间盘也会变得更加脆弱,在日后的活动中更容易发生突出。例如,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然的转身、跳跃落地时姿势不当,可能导致腰部扭伤,虽然当时经过简单处理后症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逐渐显现,影响运动生涯。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退变是基础,不良姿势、过度负重、外伤等因素则加速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加强腰部锻炼等。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明确病因也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