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腰椎承担着支撑上半身重量、保障身体灵活活动的重要职责,而腰椎间盘作为腰椎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腰部功能。当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久坐后腰酸,或是弯腰动作变得困难时,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反应,实则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发出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腰椎间盘由外部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柔软的髓核构成,如同富有弹性的 “缓冲垫”,能够在身体活动时分散压力、减少震动,保证腰椎的正常屈伸与旋转。正常情况下,腰椎间盘内含有充足水分,髓核柔软且具有良好弹性,纤维环完整坚韧。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会逐渐发生自然退变,其中水分流失是退变的开端。从 20 岁左右起,椎间盘内的水分开始缓慢减少,髓核的弹性随之降低,纤维环也逐渐失去原有的韧性,这为后续可能出现的病变埋下伏笔。
久坐是加速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诱因。长时间保持坐姿时,腰椎处于后凸状态,与正常的生理前凸曲线相悖,这会使腰椎间盘承受不均匀的压力。研究表明,坐着时腰椎间盘所受压力比站立时高出数倍,尤其是长时间久坐且坐姿不端正,如弯腰驼背、瘫坐,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局部的负荷。这种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椎间盘内的水分加速流失,纤维环更容易出现裂隙,进而引发退变。当腰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周围组织受到刺激,就会出现腰酸的症状,提醒人们腰椎健康已受到威胁。
弯腰受限同样是腰椎间盘退变的典型表现之一。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纤维环的完整性受损,髓核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此时,腰椎的稳定性下降,腰部肌肉为了维持脊柱的平衡,会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当尝试弯腰时,紧张的肌肉和发生退变的椎间盘无法配合完成正常动作,就会出现疼痛、活动范围减小等情况。此外,腰椎间盘退变还可能导致椎间隙变窄,进一步限制腰部的活动能力,使弯腰变得困难。
除了年龄和久坐因素,肥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腰部外伤等,也会增加腰椎间盘退变的风险。肥胖人群腰部承受的压力更大,会加速椎间盘的磨损;重体力劳动者频繁的弯腰、扭转动作,使腰椎间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而腰部曾经的扭伤、撞击等外伤,可能直接破坏椎间盘结构,诱发退变。
久坐腰酸、弯腰受限并非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它们是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警示。关注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坐姿,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控制体重,都能有效降低腰椎间盘退变风险。重视腰部健康,从留意这些细微变化开始,才能更好地守护腰椎,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