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万能药,这些强直患者使用需谨慎

一所只看强直性脊柱炎的老牌医院
阅读量:
点击拨打:
025-58822555

 过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药和抗风湿类药等传统药物。在传统治疗手段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时,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然而,生物制剂并非适用于所有强直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不同的身体状况,生物制剂呈现的效果不同,且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强直患者,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是重要的炎症介质。生物制剂通过靶向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抗TNF-α药物(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和抗IL-17药物(如司库奇尤单抗)。

  

南京强直1.jpg

 

  生物制剂虽然有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根据国外Cochrane实验数据显示,在九种常见的生物制剂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每1000人中就有770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严重感染者达到35人。生物制剂的主要副作用:

  ‍

  1. 感染风险:生物制剂抑制免疫系统,降低了身体免疫力,提高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结核、肺炎)的风险。

  

南京强直2.jpg

 

  2. 注射部位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或瘙痒,皮疹等。

  

南京强直3.jpg

 

  3.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发热或其他过敏症状。

  4.肿瘤风险:长期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与某些肿瘤的风险轻微相关。

  那么,哪些强直患者不适合使用生物制剂?

  1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患者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初期效果明显但后期效果减弱或失效的情况。原因可能在于无菌性炎症长期存在于关节部位,引发病灶处的微循环障碍,影响药效。此外,长期使用药物还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恢复关节的正常血液循环,增强药效,从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南京强直4.jpg

 

  2需要联合局部治疗的患者 :患者如果已经出现严重疼痛僵硬,下蹲、弯腰困难,甚至驼背畸形症状,此时,仅凭生物制剂难以改善,因为炎症此时已经堆积在关节腔深层,引发肌腱、韧带的炎性粘连、纤维化,关节软骨增生、间隙变小等情况,单一生物制剂治疗,仅能控制关节浅层炎症,无法有效进行深层祛炎、松解关节粘连、修复骨质等,无法真正意义上阻断骨赘的形成,因此需结合局部定点微创治疗。

  

南京强直5.jpg

 

  3处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生物制剂可能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降低对细菌或真菌入侵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对于已经处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使感染情况进一步恶化,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4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增加心肺负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5对生物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如果患者对生物制剂中的成分过敏,使用后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6存在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狼疮或多发性硬化症病史的患者、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患者,以及存在慢性下肢溃疡、结核或乙肝感染史未经标准治疗或出现活动者、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史、有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过去12个月内有脓毒性关节炎等感染易感因素的患者,都不适合使用生物制剂。

  使用生物制剂需做哪些检测

  1、用药前检测

  为保障生物制剂的使用安全,使用前需要进行血常规、血沉、CPR、肝肾功能、病毒性肝炎系列、胸片等检测,排除肿瘤、活动性感染、结核、肝炎等。使用生物制剂后也一定要定期到院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尿常规等,警惕使用后的副作用。

  2、用药后监测

  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出现发热/咳嗽时,立即排查感染。

 

  总之,生物制剂不是万能药,个体化诊疗才是关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充分了解自身的病情与情况,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与指导,规范用药,定期检测,并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效果好。

南京强脊诊疗中心 · 专注强直研究与诊疗
医师团队 · 名医汇聚 定期联合会诊
  • 研诊团队
  • 会诊专家
  • 郁阳春院长

    强直微创诊疗专家

    中华医学会风湿学分会会员

  • 安富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国际著名微创医学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委员

    贾东林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华麻醉学会区域麻醉学组委员

    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委员

    吕游博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微创脊柱外科专家

    央视《走进科学》应邀嘉宾

    王宽婷教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业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委员

    王秀娟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

    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会议理事

    吴东海教授

    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中华风湿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

    王振刚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

    王丽英教授

    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会员

    中华免疫学会会员

—— 专家号开通•每周限量放号 ——

官方预约平台 · 网络预约优先就诊

温馨提示
Reminder

通过官方平台预约,可享免挂
号、排队等优质服务!